秦海璐:要心怀满足地活着(组图)

2013年01月22日 12:35      0    收藏

  新浪娱乐讯 近日,秦海璐[微博]为《舒适COMFORT》拍摄了一组海洋大片,一展别样风情。秦海璐接受《舒适COMFORT》采访,谈及自己的演艺路,她有感而发:“要学会正视自己的位置,看到自己的欲望与现实的差距,接受生活中的不圆满。”“要心怀满足地活着。”以下为原文节选:

  编辑/谭娜 文/张凯鹏 摄影/黎晓亮

  菲律宾,长滩岛。

  温热湿润的南国小岛。

  就着窗外甚美的景色,秦海璐很平静地讲述着,她的眼神看上去有一些迷离,这是她的标志性眼神。

  来之前秦海璐在锦州拍戏,很快她又即将要投入到话剧《青蛇》的排练中去,每天都在不停地看书,和导演讨论剧本。

  李碧华创作的《青蛇》,从另一个角度重新诠释那一幕断桥上的风花雪月,讲述那一篇雷峰塔下的生离死别。与其说这部作品讲的是青蛇,倒不如说这部小说就是青蛇自己写的,写她如何从妖的角度,来看变成人的妖的生活,如何来看妖、人、佛三界的关系,而它更深层的,“是在描述一种平和的心态,讲述如何看待我们每个人身边的不圆满。”秦海璐这样总结道。

  希望与现实,总不能圆满,总有距离。

  而距离产生的除了美,还是距离。

  面对希望与现实,秦海璐选择相对平和两者的关系——做自己喜欢的事情,保持平和的心态。

  这或许就是秦海璐的生活哲学。

  因为喜欢,所以明白

  眼前这个女人看上去清瘦高挑,笑起来有点魅艳,婉转妖娆的眼角带着一丝不经意的倦意,她嘴角微微上扬,干净清爽的声音有一种知性的魔力。

  然而她一路走来,却并非一帆风顺,就像她演绎过的每一段曲折的故事。

  12年前,一部《榴莲飘飘》把年轻的秦海璐送上了演艺事业的第一个顶峰,那一年只有20岁的她先在台湾封后,然后在香港电影节上大放光彩,可谓红极一时。但是她并没有像很多人一样顺势而上,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演艺事业,而是一转身,带着一股青春的倔强,毅然决然地离开了这个带给她光辉和荣耀的行业。

  而这一切一切的原因,归根到底竟然只有一句淡淡的:“因为,我不喜欢。”

  谈起这一段往事时,现在的秦海璐已经变得很坦然,她说:“当时年轻的自己一心期望能过一种平平淡淡的、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,反而对于名利没有太多的理解和欲望,至于这样一份殊荣会给自己在业内带来什么样的一个位置,或者是什么样的一个名号,并不会对自己的选择有什么影响。”于是,后来她还是选择了离开。

  直到2005年,秦海璐在自己期望的道路上屡屡碰壁,人生已经到了非常窘迫的境地,而自己也终于开始坐下来,静静思考自己的人生,思考自己的特质。她明白了自己虽然向往上班族的生活,但自己从艺校毕业,不会电脑,不懂经营,并不具备上班族的特质,反而那段时间花的钱都是靠自己演戏赚来的——所以,她唯一能用来谋生的特质就是演戏。

  这就是秦海璐属于自己的特质,不是做生意,不是上班。

  那个时候她25岁,人生毫无希望,并且已经到了无法不回头的时刻。

  于是离开荧幕6年的秦海璐在自己刚满25岁那一年,重新回到了我们的视野,重新回到了她曾经离开的演艺道路,开始发唱片、演戏。回首这段往事,她笑呵呵地感叹:“终于发现其实我在这个行业里还是有一点声望和位置的,也终于明白自己当时得到的奖是一种什么意义。”

  “其实每个人都会苛求很多美好的东西,比如一生一世、圆圆满满,包括自己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。每个人也都有一个想象中的世界、一个理想中的生活,而大家同样都会朝着这样一个方向去努力。而事实上,想象和现实总是存在差距,并不是说自己一定会变成想象中的自己,希望也一定会变成希望的样子,凡事要相对来讲,所以要学会正视自己的位置,看到自己的欲望与现实的差距,接受生活中的不圆满。”在秦海璐的理解里,她对人生有自己的哲学,就像《青蛇》讲的是一种生活态度,一种生活哲学。

 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,平和地看待生活。

  “所以,很多事情,是需要经历了才能懂得。”

  因为喜欢,所以选择

  再次回到这片自己曾经熟悉和辉煌过的世界,虽然离开了自己希望的生活,但总算懂得了取舍,懂得了在自己喜欢的状态下工作,她也开始把更多的选择投入到小成本电影上。

  而不论做什么,和谁合作,拍什么电影,秦海璐在选择自己的合作方时,只有两条看似最简单的要求——真诚,喜欢。哪怕是戏分很少的《桃姐》,她也高兴地接过剧本,除了和刘德华在《榴莲飘飘》里建立起的那份真诚友谊,更多的是她对导演、剧本以及角色的本身喜欢,于是完美出演。

  对于她自己来讲,“其实无论是演电影、电视剧还是话剧,只要是自己在演戏,只要自己是真正地喜欢,我不会介意自己是在什么样的一个场合和位置来表达自己——无论是面对摄影机、录影机,还是观众。”因为她只沉迷于表演的过程,而不是别人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记录自己。说到底,还是因为自己喜欢,因为喜欢演戏。所以当遇到一个喜欢的角色时,自己就会纯粹地投入进去,沉醉进去。

  说到了纯粹这个词,也就说到了秦海璐对电影的定义。她认为电影并不是对生活1∶1的白描,而是将生活1∶16地放大,放大其中的某一个部分、某一个人或者某一种状态。所以,面对摄影机,每个人都必须更加真诚地去表达内心那一份纯粹,都需要内心中保存最真诚的热爱,无论是编剧、导演、演员还是放映员。

  因为“任何一丁点儿的不真诚都会被电影无限地放大,变成彻头彻尾的虚伪”。

  原来喜欢,也真的是需要真诚的。

  真诚的人并不多,所以真诚的电影也就不会有太多的观众。

  “与商业片相比,小成本的电影会更用心,会少一点迎合,多一些真诚。每个人都希望是这样,也愿意是这样。”秦海璐对于为什么中意小成本电影有她自己的解释。“就比如为什么大家会对胶片很留恋,会有胶片情结。因为一层一层的纵深感会围绕着胶片的焦点无穷无尽的铺开;而数码摄影只会像画册一样清清楚楚毫无保留地去展示每一个细节。”

  无论如何,胶片保存了电影最珍贵的纵深感,不是为了迎合,而是为了最完美的诠释。

  所以秦海璐后来选择的几部小成本电影,都很成功,正是因为她保留了真诚的态度,她相信自己真诚的出演,会获得观众真诚的回馈,而自己也会得到最幸福的满足。

  在彻底的表演中欢喜

  秦海璐这次和《舒适COMFORT》的合作拍摄地点是在菲律宾的长滩岛,由于很多拍摄是需要在水下完成的,在协调时摄影师面露难色,而秦海璐却马上心领神会,二话不说跳进水里。没想到举止优雅、微笑冷艳的秦海璐,却如此出奇的平易近人和配合,这让在场的摄影师称赞不已。

  说起一路走来涉足的小成本电影,最让人记忆深刻的就是那部委婉又豪放的《钢的琴》。

  而这也是给秦海璐印象最深的一部作品。

  这部电影的表达,完全是纵情开放式的表演和讲述,很多意识流的思绪在不停地跳跃、流转、倾泻。那种在放纵中所表达的黑色幽默,带领观众进入了一个完全不同于常规电影的感官世界;创作者挣开束缚,在无限的创作空间中,“体会着那种因为拥有放纵的创作权利而带来的愉悦感。”

  电影中女主角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有点“大女人”的女性特点,在很多秦海璐演绎过的角色身上多少都可以看到,而这也其实是她自己的影子,用她自己的话说,“这是融合了东北女人的共性。”

  “东北女人无论做什么事情,都愿意冲在男人的前头,愿意去独立解决很多问题,但实际上这样一种奔放的女人内心却非常的柔软,单纯。在自己心爱的人面前,她们也会有小女人的一面,没有人会知道关起门来的东北娘们是个什么样子。”秦海璐一脸大大咧咧的样子。

  为了一个男人冲在前面,为一个男人去做一切。

  其实这也是秦海璐自己的感情观:因为喜欢可以付出一切。

  如果这样说来,这倒像是每个女人的特性,没有排他性。其实,每个女人会以两种截然不同的姿态,出现在自己的爱人和外人面前,并且会把这些个不同的自己分得很清楚,也就是说她一定是有某一面,但只能某些人才能看见的。

  “一个在自家男人面前表现得和在外人面前一样的女人,是没有男人会喜欢的。”秦海璐笑呵呵地说。

  所以每个女人会为自己的爱人和家人准备最特别的一面。

  因为喜欢,所以放纵自己的真诚,所以内心欢喜。

  被优待的无奈

  从《榴莲飘飘》到《钢的琴》再到《阜阳六百里》,极具人文情怀的金马奖似乎太过偏爱秦海璐,一路走来,从影后到最佳编剧,她总是享受着金马奖的殊遇。

  只是这样一种殊遇的背后,有着无法言说的无奈。“电影《阜阳六百里》,影射外出打工流动人口念家的状态,讲述那种埋藏在心里面对家的依恋——一个在外漂泊的人,会有若干种理由告诉自己‘回不去’,而当家乡真正不存在的时候,自己才会发现,即使想回也回不去了,自己变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孤独的人。”秦海璐讲述自己对电影的理解,也揭示这样一种漂泊者和家的关系,其实这更触动了秦海璐自己对家的情结。

  秦海璐12岁时离家闯荡,在外孤身多年,虽然一路走来荣光环绕,却始终缺少对家的概念,“童年时期无法去体会家的温暖,自然也就不曾懂得付出,只是觉得别人的关爱都是理所当然,自己理应受到爱护和关心。”而当她真的有能力去付出,去组建家庭的时候,也终于体会到,心中能够负担一个家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,所以也开始把家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上,然后为了这一个理想,辛勤地工作,忙于遇见。

  她说阿莫多瓦的《对她说》是她最喜欢的一部电影。

  贝尼诺静静地守候在躺在病床上的植物人艾丽西亚旁边,他每天不停地对她诉说,诉说一切可以诉说的,高兴、悲伤、埋怨、愤怒,只是希望她有一天能够苏醒[微博],同时也宣泄心中的爱慕和思念。其实人,都是会疲惫的,每个人都需要倾诉和交流,都需要可以停驻的港湾,但是在这样一个世界上,能找到一个可以放下伪装,安心停驻的港湾何其困难,更不要说一个可以无底线去交流倾诉的人。

  倾诉,是最奢侈的事情;

  家,也是。

  因为,我喜欢

  演员,是一个会让自己身体不停透支的行业——无工作时间、无休息时间、需要极快地付出、极快地改变。内心何尝没有疲惫的时候,只是如何度过,才让自己完全放松下来,秦海璐的眼睛里闪过一丝迷茫。

  “也就是说当你不在拍戏的时候,你的全部时间就是在休息;当你在忙碌的时候,每一分钟都面临大量的内心情感转变。”转战在全国各地片场的秦海璐,看上去没有一天的休息时间,这也能说明为什么她特别渴望能有属于自己的片刻小憩。不过当自己真正休息下来的时候,又有谁不会迫切地希望能够再次投入到工作中?

  “这是一种围城心理。”说起如何度过疲惫后的休息时间,秦海璐兴奋地开始了她的“大计划”——想吃什么就吃什么,想睡到几点就睡到几点。她坚持认为,“舒适不是你要达到怎样的一种物质高度,而是如何做到达到心灵上的放松。”

  所以她要干自己喜欢的事情,肆无忌惮地去生活。

  采访开始时的那句“因为,我不喜欢”,一直萦绕着整个采访氛围,其实舒适只是一个结论,而这命题的题设只有一个,无人说,已了然。

  所以,秦海璐说“要心怀满足地活着”。

  “因为,我喜欢。”

(本文有删改)

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
分享到: 更多
读完这篇文章后,您心情如何?

Copyright(C) 泽元新闻网 2007-2015 All Rights Reserved. 京ICP备000001号